中工网
2024-05-17 13:49发布于北京
原标题:多措并举深化党校主体班课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抓好课程建设,是党校坚持质量立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抓手。北京市委党校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在质量把关上严要求、在精品打造上下功夫、在数字赋能上谋创新,锲而不舍抓好课程建设。树牢“课比天大”理念,严格把好课程质量入口关。始终坚持严的基调,落实严的要求,执行严的标准,切实把好课程入口关。在备课程序上严要求,坚持三级集体备课制度。新开课程须经过教学项目组、教研部、学校三级教学组织的把关和打磨,方可进入主体班课程。教学项目组重点关注课程内容准确性、材料支撑丰富性、逻辑阐释合理性、教学文本规范性、组织实施严密性等方面;教研部重点从课程主题主线、学科专业方向、教学内容布局、学理框架搭建等方面进行把关和打磨;学校层面对课程整体情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审核把关。在教学组织上严管理,加大新课讲稿审核力度。把讲稿审核作为参加校级集体备课的前置环节,依据《主体班教学讲稿撰写基本规范》,对通过教研部备课环节的新课讲稿进行规范性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参加校级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好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教学审定作用。在关键环节上严标准,抓实课程质量终端把控。强化校级集体备课“最后关卡”作用,依据不同课程形式设立不同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课程分类,合理安排校级集体备课,邀请相关学科专业专家教授、相关领域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相应班次学员代表等作为点评专家,对新课给出客观评分、发表点评意见。严格按照评分均值是否达标来判定课程是否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专家合力把关作用,夯实党校课程质量提升的专业基础。搭建“集智攻关”平台,合力提升课程精品化水平。始终坚持以统筹整合的思路,联动推进、集思广益,为课程建设注入不竭动力。在集智共建上聚力。实施精品课行动方案,规范组织申报流程,明确课程建设模式,优化课程验收标准,严格制定建设计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分层分类、阶梯式推进教研部、学校及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三级精品课建设工作,形成上下合力集智共建党校课程的良好氛围。在经验共享上借力。开设《专家谈备课》栏目,梳理集体备课、精品课建设等活动中的专家意见建议,择机对相关点评专家进行针对性访谈,提炼总结形成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专家经验库,并按照课程或教学形式进行分层分类整理,在全校范围发布,以供备课教师借鉴使用,实现专家经验共享、问题共解。在联合推动上发力。以筹建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为契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教学规律研究,加大案例教学建设力度。结合市区两级党校“同干一件事”活动,举办首届北京市干部教育培训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班,上下联动、区域合作,深挖首都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鲜活生动案例,及时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中,以此带动北京市党校系统课程建设全面发展。勾勒“数字赋能”场景,创新推动课程数字化发展。贯彻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提出的“加强网络培训课程建设”要求,坚持遵循网络教学特点规律,努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在适网化改造上寻找新空间。新建录播室,积极开展现有课程适网化改造,明确新开课程要充分考虑与网络培训要求的适配性,注重利用优质数字资源搭建“情景化”“实战化”学习场景,注重实现从“面对面”到“点对点”的互动交流模式转变,逐步提升党校课程的“上网率”,构建党校课程线上线下互补共建的新格局。在智能化平台上谋取新支撑。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智慧云上党校规划建设,对接好北京干部网络学院、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共享优质网络课程、权威学习资料,实现多模态学习资源共享、多元化功能服务错位供给;开发利用好虚拟班级、虚拟研讨室等功能,创造性打通学员个性化自主学习通道。在数字化赋能上探索新途径。充分挖掘智慧校园平台上的学习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尝试从反馈满意度、意见有效性、交流活跃度、课程分享率等方面,做好多维度多层次课程体系结构数据分析,动态反馈给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支撑课程建设目标设立,为教学讲题选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课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以数字赋能党校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吕廷君 张强,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教务处)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