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从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简称RSA)获悉,我国数学家杨必成教授获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Life Fellow)称号。据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成立于1754年,是覆盖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和工业制造等领域的皇家学术机构,由英国皇室授予宪章,并正式使用“皇家学会”字样,现任主席为安妮公主。院士是该机构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院士成员囊括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文艺术家以及国家政要。
杨必成教授创立的“杨--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理论”填补了多项理论空白,为中国数学界赢得了国际声誉。然而,杨必成教授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历经文革磨难,遭受过脑伤的折磨,也曾面临退休的抉择。但他始终秉持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勉治学,执于探微”的座右铭,追求数学的真谛。最终成为我国数学领域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共同走进杨必成教授不平凡的人生,感受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数学真理的执着追求。
一.此是云程初发韧,鲲鹏万里必凌空
1994年春,奇迹发生在任教于广东教育学院(现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的杨必成老师身上。天上掉下馅饼了,砸中了他头部!此前,曾经遭受过三次脑重伤,摧残他近28年的脑震荡后遗症,导致他长期失眠的头痛病魔,竟然一夜之间痊愈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谈,也不是网络小说看多了,产生的穿越,可真的是老天爷在眷顾他!实打实地发生在他48周岁那年,可说起缘由来,那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哀怨。
1.忽然恶雾压晨曦,花绽偏逢妒艳时
那是在1966年的夏天,年届20岁的杨必成就读于广东省海丰县汕尾中学高三班,正当他燃放出青春的激情,准备着11天后的高考时,上面一纸“停课闹革命”的通知书,摧毁了莘莘学子们的求学梦!文革爆发,国家遭难,覆巢之下无完卵。家庭不能幸免,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遭遇坎坷,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双亲,遭批斗关打,“可怜父母陷籓篱”。杨必成个人也不能幸免,在学校里被作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上了大字报,并被内定为“右派学生”编入另册。也许是急火攻心,1966年冬,心情十分压抑、浑浑噩噩的杨必成随同学们徒步往广州大串联时,就患了“脑膜炎”病倒了,在广州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留下了后遗症。这一次,也可以说是心病引起的。
2、为何正负颠颠倒,公式那条能解疑
转年,海丰县作为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杨必成作为有正义感的热血青年,坚定地参与了维护彭湃烈士英名,保护由国务院发布的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红场、红宫”的壮烈行动中。可随着极左路线流毒的蔓延,无辜的群众遭到了镇压,1967年8月30日,杨必成也被抓了,身体遭暴徒棍棒踢打导致遍体遴伤还在其次,要命的是头部被棒击两棍,并被关进了“集中营”多天,由此也遗下了严重脑震荡后遗症!
3、城里不容闲散汉,举家辗转徙荒畿
1968年底至1969年初,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年老的双亲也被清理出阶级队伍,杨必成陪着双亲、带着弟妹,举家8口人下乡到海丰县东北部山区“九龙垌”的山村务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担起了为全家“理家事”养家糊口的家长。山区生产力落后,除了生产队里几头瘦骨伶仃的老黄牛外,基本上是原生态的刀耕火种。可山区也不是“世外桃源”,阶级斗争那根弦也绷得很紧。杨必成又被归入了“另类”,虽想抗争命运,然进学习班、入收容所,想当代课老师也不行,真倒霉透了!1971年夏收时节,杨必成随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公差,挑着花生翻山越岭到相邻乡的榨油加工厂卖花生。中午下起了西北雷夹阵雨,大家躲进加工厂里低矮茅棚的屋檐下,突然一声惊雷沿着屋檐下的广播器爆炸,站在屋檐下的三个人,生产队长当场毙命,杨必成与另一村民被击昏倒地。后被送到2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抢救,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脑伤更重了,可也算大难不死!
4、为谋果腹日奔忙,偏爱孤灯读九章
作为一名农夫,生活上的贫乏,农耕里的劳累,病痛中的折磨,倒在其次。而精神上的无望,却让人受不了!走投无路了,可总得有活下去的勇气。躺平、怨天尤人也不是办法。为寻求精神上的出路,劳作之余、脑痛过后、农家茅屋、煤油灯下,他当起了“数痴”,拿出了当初在广州大串联时在旧书店里买到的一本前苏联编著的《高等数学》中译本,攻读数学分析,演算起微积分习题来。虽然“天书欺我眼朦眬”,可是“精髓未明心已通”。同知青点的老同学们都善意地劝告他,都落难到如此境地了,在这“知识无用论”的年代,就现实些吧!这世上没有龙,就别再学那些“屠龙本事”了。然杨必成却日夜兼程,乐此不疲,他幻想着象唐吉·坷德那样,对着风车挥舞长矛,以求取胜,他“自信生才应有用,乌云过后必朝阳。”
5、迟迟大学果相邀,激起平湖几度潮
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人,从当初距离高考的11天到断隔了的11年,1977年底全国恢复高考,年届31岁的杨必成“大学重开优异试,单科数学二百分”,被录取在华南师范学院(后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期间,虽然脑伤失眠时不时折腾着他,但他却心情舒畅,沐浴在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他乐此不疲地攻关学习,拼命往书中钻!毕业那年,他考不上硕士研究生,毕竟学数学要年轻,年纪偏大了,没法。他被分配到广东教育学院数学系任助教。总算是成了家、立了业,生活稳定下来了。1984年,他考上华南师大助教进修班,脱产攻读了一年半硕士生课程并结业,夯实了自己的数学基础。任教期间,他苦挨着每年发表一篇数学论文,算是交差。
到了1994年春,随着脑伤的痊愈,他恢复了之前的记忆力,精神充足。有的医生说:人的大脑有自动修复功能,长期的脑伤,一旦激活后就会慢慢地修复了,姑妄听之。之前,他被评为数学副教授,同时,申请了十年的入党要求也被批准了。真可谓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利用课余时间,他当起了“骑兵”:骑着自行车跑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教育学院图书馆,“三点成一线”,查阅各类数学期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研究课题。当初的同窗挚友吕烈有诗曰:
当年苦读沫相濡,今日贺君冲九衢。
卅载精研成大器,九章衍算辟新途。
为人坦荡宽而厚,治学辛勤智若愚。
且趁春光多拼搏,深潜学海探骊珠。
二、十载磨砺求参数,独立精神倾心血
1、股四勾三穷九九,必成大器已登场
1994年是一个让杨必成牢记的年份。这一年是他数学研究的新起点。首先,“苍天不负有心人”,廿多年前遭棍打雷击的脑伤病魔,在对他进行了长期的折磨以后,竟奇迹般的消失了!消失了!消失了(重要的话说三遍)。而且年轻时良好的记忆力及充沛的的脑力也神奇地恢复了。之前,他在教学之余,利用当初当农夫时的韧劲,业余时间开辟了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也终于在1986年他40周岁时,在国内《高师数学教学研究》期刊中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后,由于无适合主攻方向,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苦挨着每年发表一篇数学论文,算是向自己负责。在经历了多次的投稿退稿以后,这一年,他的一篇数学论文《联系Bernoulli数的自然数同次幂和的公式》终于首次挤进了国内数学核心期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为了有意识地寻找科研突破口,杨必成采取了“土”的办法,教学之余到图书馆、资料室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课题,他翻阅了图书馆里自1980到1995年十多年间国内所有数学文献,从中筛选出40多篇,并反复学习研究。其中大连理工大学资深博士生导师,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的两篇论文启发了他,这两篇论文提出了公开问题,寻求用权系数方法进一步改进“希尔伯特不等式”。从此,杨必成冥冥之中结缘了廿世纪初德国的一位数学老人:无冕数学之王——大卫·希尔伯特。
2、参量催开自由路,论文汨汨又源源
大卫·希尔伯特是廿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1908年,随着《泛学分析》的兴起,他发表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希尔伯特不等式。该不等式的奇妙之处,是将两个互不关联的实赋范空间,建立起一种算子的最佳联系。由于理论背景过于深奥,诱人求解思索。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数学家哈代整合了一百多篇数学论文的观点,形成了一般负一齐次核的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理论,出版了“不等式”一书。史称“哈代--希尔伯特不等式”。然它还属于初级阶段的不等式理论。但由于该书中大多数定理都没有给出证明,致使该类不等式沉寂了半个多世纪(1934-1997年),未受破解。
从1995年开始,杨必成掌握了“解析不等式”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前沿信息后,一边学习电脑操作和英语写作,一边夜以继日地钻研课题。并在徐利治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下,选择了以推广“哈代--希尔伯特不等式”作为主攻研究方向。他在权系数方法的指引下,经不懈努力,1997年,杨必成与湖南吉首大学的高明哲教授合作的论文《关于Harby-Hilbert不等式的一个最佳常数》终于打入中国权威数学期刊《数学进展》。从此他的研究渐入佳境。
1998年,杨必成首创“独立参量思想”,在“希尔伯特积分不等式”中大胆引入独立参数及Beta函数,进行了最佳推广,并得到了一系列的应用成果。同年,他有4篇论文发表在美国的国际权威期刊上,并被SCI收录。他成为了学院最早被SCI收录论文的教授之一。并有3篇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数学学报》等上面。
3、荣誉得来非造化,几经拼搏始登场
1998年,杨必成加入了美国数学会,并评上了数学教授。1999年通过竞争上岗担任了学院数学系主任,并被推选为学院党委委员。这样,他行政、学术双肩挑,工作更忙碌了。进入新世纪,2000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2000--不等式国际大会”,组委会推选他为大会的学术委员。2001年,欧洲数学会聘请他为《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评论员。2002年,杨必成荣幸地参加北京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并发言。他的研究主页被挂上中国不等式小组网站首页。2003年,杨必成与希腊数学家Rassias合作的关于含参量“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的长篇综述性论文在欧洲权威期刊《Math. lneq. Appl》发表(共34页,为SCI收录)。2004年,杨必成发表的论文突破了100篇大关,其中被SCI收录20篇,国内权威期刊7篇,同时,被聘为国内多家权威刊物的审稿人。诗曰:
韬晦何曾甘寂寞,男儿大志立于堂。
下乡知识穷颠扑,大学天资得发扬。
力向高山开捷径,更从曲水泛流觞。
喜看心血成甘果,撼世科研已百章。
三. 数坛不尚假文章,不拼焉能上殿堂
1.今日还乡需著锦,他年晋士更传觞
当初,1977年底全国恢复高考,杨必成伴随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了大学,而那时的家乡汕尾还是一边陲小镇,当地方言俗话说:“放个屁响十八乡”。一时街谈巷议,人们议论纷纷,认为杨必成这“老童生”而今“范进中举”,不得了了。大家都祈盼杨必成进入高校读书以后有大出息。而杨必成本人也有一种“鸟儿放出笼”的感觉,他从一介平民华丽转身为天之骄子,“精英意识”也瞬间形成!离开家乡前在镇里的汽车小站前跺跺脚:此去如不干出点名堂,愧对家乡父老!
恰似“人一走茶就凉”,杨必成似乎人间蒸发了,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进入新世纪了,他何去何从,还是“泥牛入海无消息”。直至2005年的金秋10月,趁杨必成回家乡,为广东教育学院数学系设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函授本科班学员上课之机,记者才“追”到了他。同年10月28日,《汕尾日报》以整篇版面,标题为《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秘》——访数学家杨必成教授,作了长篇报道,并配了《精神的青年气概》之评论,在国内媒体中第一次报道了杨必成离开家乡28年来所走的治学道路。从此,他“报纸有名,广播有声”,也算是向家乡父老作一个“闪亮登场的汇报演出”或交代吧!(题外话:近廿年来,国内外媒体已陆续对他进行了近百篇的报道。)
2、由来大器晚方成,教授生涯苜蓿欢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走到了人生的六十甲子,杨必成又进行了深度思考。按常理,大半生坎坷曲折,人生苦短,也该歇一歇享受生活,陪陪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了!朋友同事们也劝告他,量力而行,别搞那么多花样了,“留条命仔来拖咸菜尾(家乡方言)”。可他却想起了撒切尔夫人曾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从六十岁开始。随着对数学研究的深入,他深深地感到,近代数学研究特别在理论方面东方落后于西方,总是“跟尾”。特别2002年8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他有幸跟数学界泰斗陈省身老先生同组讨论,并与之合影。陈老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国后,一直在疾呼中国要在廿一世纪成为数学大国。杨必成认为,他作为一个执于探微大半辈子的“数痴”,有责任有义务去实践老先生的祈盼。因此,他头脑中产生了“无龄感”,静下心来演绎数学理论。而搞数学理论离不开西方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杨必成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圆周率、勾股定理,更想起了老祖宗传统文化中的“老八股”,即古代科举考试写文章中的格式:“起、承、转、合”。所谓:“起承活用岂迂腐,参西证严谨,衷中辨虚无。”他以东方思维演绎西方数学理论,搞起了有中国特色的数学研究,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了丰富的想象力,从西方哲学中容纳了抽象化,头脑里跳跃着稀奇古怪的数学符号,内心中计算着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他要以严谨的论证,拓展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理论,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的创新及应用。当然,笨功夫也是硬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三年的时间,以“起承转合用”排阵布局,东西方文化渗透交融,专注于整理国内外发表的成果,潜心总结Hillbert型不等式及其算子刻画的一般思想方法,笔耕不辍,终于在2009年,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中文专著《算子范数与Hillbert型不等式》。从此,他不再极限于当“论文专业户”了,也着力书写专著,走上了探索数学理论之新路。所谓:“休言述著成累牍,汗滴鳣堂几斛珠”。
3、勘开参量风云转,旱地掘穿甘露泉
以“起承转合用”演绎“八股数学”,杨必成的数学思维呈“井喷”状态,让成果说话。2009年底,总部设在阿联酉的国际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第二部数学专著;2011年该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第三部数学专著;2011年春,中国科技部大型期刊《中国科技财富》全文刊载了描述他治学道路的长篇报告文学《追梦人永远年轻》;2012年,德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他的第四部数学专著;同年,他的参编专著出版自全球最高规格的“斯普林格出版社”;2013年德国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第五本数学专著;2014年新加坡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第六部专著,同年又在斯普林格出版了三章的参编专著。而在数学论文方面,他已发表了370篇,其中70篇为SCI收录。至此,杨必成不断地起承转合,一步一步地拓展数学理论空间,将Hillbert型不等式建立为含有12个分支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即Yang--Hillbert型不等式理论体系(2003年9月18日,《科技日报》语)。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国学派。融入到国际数学研究的洪流中,
有人认为:中国人没有科学突破,只会抄袭。杨--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理论体系的建立,说明中国人在科技理论系统的建立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诚所谓:十载寒斋,十年探索,再历十年囊雪。顽强独立,始将关隘穿越。
四、龄虽古稀,更操机杼,织出云天霁
1、九章拓展推鸿箸,蔗尾居然似密甜
2014年10月国庆长假过后,刚刚过了68周岁生日的杨必成教授,突然接到了学院人事部门的通知,请他办理退休手续。按常理,高等院校的教授多数干到60岁就退休了,一般博士生导师也顶多干到65岁,而他已被学院破例延聘达8年之久。可以说,此时退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毕竟年龄摆在那里,客观规律不容违背。话说回来,从人生的角度讲,他已年近古稀,没必要再刷存在感了!也该在家里带带孙女逛逛街,寄情山水抒闲情,颐养天年了。更何况已有了47年工龄,在高校亦站了34年三尺讲台,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他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彼时,他已在国内外发表了370多篇数学论文,9部数学理论专著和斯普林格科学出版社的参篇专著,够“吃老本”了!
可当退休的通知落到他的头上时,却象晴天霹雳似的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阵痛。他感到失落、烦恼、空虚,甚至曾经长期困扰他的失眠症又似乎复发了!使他感到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与动力。他接受不了这种离开编制管辖和评价的现实,呆在家里,躺在床上闷闷不乐,走在路上,感觉别人看他的眼光也不一样了。经过了三个多月枕不安席、食不甘味的阵痛期,杨必成教授才缓过劲来,重新进行了角色转换。个人的科研道路还在脚下,梦还未醒,完善、深化“杨--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时不我待。在阵痛过后慢慢把心静下来了,他调整了生活节奏,书该写就写,团队该合作就合作,论文该发表就发表。恰如:此生便是一头牛,不到黄河不扭头。问尔何能持远志,心中有数应无忧。(诗人叶良方诗)。
2、勤砥砺,探索能知堂奥
退休后的2015年度,他发表了24篇数学论文,其中SCI收录竟达19篇,还参编了斯普林格科学出版社的4部专著的5章。这一年他三度进京,荣获了8项褒奖:
(1) 获“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奖;
(2) 获“2015年度中国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人物奖”;
(3) 获“2015年度中国教育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奖”;
(4) 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特别奖”及“科研贡献奖”;
(5) 科研事迹入编《永远的旗帜》2016台历版首页,并被授予“中国创世纪璀璨之星”荣誉证书(世界华人文化协会颁发);
(6) 《科学中国人》杂志载文《懈而不舍 大器晚成》报道杨必成的科研业绩;
(7) 2015年4月8日,《科技日报》载文《杨必成:摘取自然科学中的明珠》;
(8) 大型史册《汇聚正能量 共铸新辉煌》载文《自由品格沐春风——记杨必成教授的追梦数学之旅》(中国言实出版社)。
诚所谓:稿残千篓,喜此日能圆,梧桐猗梦,梦里凤凰翥。
3、我缩螺窝避疠炎,君登雁塔摘尖尖
2020年开春至2022年底,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人们大多都窝居家里,杨必成不习惯戴口罩,更不敢出去,减少了应酬。他就在电脑上演绎起了数学理论,三年的时间里,除了每年被SCI收录近20篇数学论文外,还在美国出版了二部英文专著,在新加坡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专著,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除了对“杨--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等12个分类进行拓展演绎以外,他还改进了古老的“欧拉--马克劳林求和公式”,多方面应用于建立新型的希尔伯特型不等式。终于开宗立派,其别具一格的理论探讨和创新精神,也引起了西方数坛的重视和兴趣。国内湖南师范大学的不等式专家匡继昌教授也给他发来微信:“至少在中国古今还没有哪个数学家论文和著作的数量超过您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杨必成退休近十年来,其实是退而不休,在他的“一亩三分自留地”里硕果累累,作为“论文专业户”,累计至今已发表了科研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10篇);出版了14部数学理论专著,参编斯普林格出版专著18部 (含21章内容)。 诚所谓:
十年厮磨长凳热,一盏青灯彻夜寒。
十年求索阴霾退,玉种蓝田得瑰丽。
十年磨剑未为长,冷凳青灯著瀚章。
十年冷凳需磨穿,一身壮志更痴缠。
五、自由品格沐春风,独立胸襟悬浩月
1、茫茫学海水深深,诸子争捞海底针
其实,杨必成的追梦数学之旅,也是一波三折。首先,与同行相比,他输在了起跑线。经历了文革十一年的文化断层,他大学毕业时已年介36岁了,仅取得学士学位,既没办法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也没办法留校任教,更无办法出国留学,以走“经院派”的研究道路。且由于中青年时期脑伤病魔折腾着他,因此,几乎世人借以成就事功的条件他一概都没有。但他以一种不屈不挠的青年气概,抛弃困惑、浮躁和急功近利,善待冷落。祖生舞剑趁鸡鸣,他钻进数学迷宫里,夸父逐日、龟兔赛跑,三十年磨一剑,不断地夯实数学理论基础。词曰:一斤斧,辟开混沌,需耗费,几多磨砺与辛勤。希尔设猜想,来者凭坚韧。参破需智慧,论证步步稳。日忘餐,夜无寝,一关攻破几兴奋。回首看,论著迭迭入天云。
2、若以精神倾入海,大潮涨爆广州湾
卅年磨砺求参数。杨必成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追梦数学之路,即以追求意境的天马行空,与追求严谨的环环相扣,形象与抽象渗透交融,真谛与永恒息息相关。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之道,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卅年来,他在建立新的不等式理论中不断续写“八股”文章:
起——引入独立参量。1998年,杨必成的论文首次发表在美国SCI期刊《数学分析及应用杂志(JMAA)》上,该文成功推广Hilbert积分不等式。通过巧妙配方,用改进的权系数方法伴之以引入独立参数及Beta函数,创造性地把对-1齐次核Hilbert不等式的研究提升到对一般负数齐次核的相关不等式研究,从而拓宽了研究渠道,开启了对Hilbert型不等式的全方位、多角度探索。
承——形成参量化数学思想方法。2004年春,杨必成发现引入一对共轭指数的Hilbert不等式的最佳推广式表示并不唯一,出现了Hardy-Hilbert不等式的对偶形式,他把论文投寄到SCI期刊《匈牙利数学学报(AMH)》上并及时得以发表。年底,经过反复研究探索,他优化权系数的方法,大胆引入两对共轭指数,配合独立参数,通过合理配方,终于科学表示了推广的Hilbert不等式,彻底解决了最佳推广式的唯一性表示问题,
转——不等式的抽象化、系统化刻画。2006年底,受英国数学家K.W.Zhang用算子理论改进Hilbert不等式的论文影响,杨必成定义了Hilbert型算子,用算子范数表示Hilbert型不等式的最佳常数因子,在一般的双线性核上讨论了Hilbert型算子的范数性质及在建立等价不等式方面的应用。
合——参量与最佳常数的完备化陈述;2016-2017年,洪勇教授发表2篇论文,讨论了离散与积分不等式中最佳常数因子联系多参数的等价条件。杨必成即与洪教授联系,邀他到讨论班作报告,探讨多门类Hilbert型不等式及逆式中最佳常数因子联系多参数的等价陈述的“逆思维”方法,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使具有最佳常数因子的多类不等式中参量配置达到完备化程度。
用——应用于建立新型的Hilbert型不等式。2020年至今,应用2019年发表的指数函数联系部分和的表示公式,杨必成带领团队成员发表论文,求出类似于离散Hardy-Hilbert不等式的联系部分和的新型不等式。不久,联系可变上限积分及导函数的半离散及积分的新型不等式及逆式也陆续求出来了,论文不断发表,方兴未艾!
2021年10月,中宣部“学习强国”栏目组、科技部“我是科学人”栏目组,联合录制了对数学家杨必成教授的采访视频,挂上了《学习强国》等网站。最近,杨必成教授入册于2022年10月10日发布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终身影响力排行版(1960-2021)”榜单;2023年,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niversity of Utara Malaysia,)聘请他为博士生导师;国际权威数学期刊“Axioms”2023年第13卷第7期封面刊載了他的发表论文题目及主要创新成果;2023年12月20日,杨必成光荣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RSA)。由来大器晚方成,文惊纸贵卷西欧。诚所谓:异趣深沉志自坚,奇衡推演入危颠。功成休笑西沉日,绚丽霞光在晚天。
结语 :回顾杨必成的近卅年,在科研路上,虽是一路风雨,却也是一路高歌。他秉持自由品格与独立胸襟,古为今用、中西结合、过关斩将、逢凶化吉。面对困难与逆境,他不言放弃、整合团队、努力攻关、脚踏实地、执著探索、终于克敌制胜、建功立业。
(说明:本文所引用诗句,均是杨必成同窗挚友吕烈医师生前所写)
附:杨必成教授个人简历
杨必成,男,1946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城区,1966年6月毕业于汕尾中学高中,1968年12月响应号召,下乡到海丰公平公社平龙大队当知青,1975年12月分配回城当汕尾小学民办教师,1977年底以数学满分(200分)的高考成绩入读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班,1982年1月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分配到广东教育学院数学系(现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学院)任助教。1984年,杨必成考入华南师大助教进修班,脱产一年半学习基础数学硕士生6门课程及1门英语并获结业。他长期从事函数论的教学与数学科学研究,于1998年评为数学教授,曾任广东教育学院数学系主任(1999~2007年)兼学院党委委员,全国不等式研究会理事长(2009~2013年),现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不等式研究会顾问,中山大学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兼职教授,马来西亚北方大学(University of Utara Malaysia,)博士生导师,他曾任多家国际数学杂志编委,及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多年来,他参与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及2项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并都顺利结题。
他于1986年开始发表数学论文,至今一直从事可和性、算子理论与解析不等式理论的基础应用研究。1998年,他在国际SCI数学期刊《数学分析及应用(JMAA)》发表论文,引入独立参量,推广Hilbert积分不等式;他还在《美国数学会会刊(PAMS)》发表论文,建立加强型的Hardy-Hilbert不等式,其最佳内常数因子联系Euler常数;2004年后,他引入两对共轭指数辅以独立参量,首倡参量化数学思想方法,建立推广的Hardy-Hilbert型不等式及其算子刻画理论,即Yang-Hilbert不等式理论(《科技日报》2013年9月18日语),解决了Hardy-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的推广应用难题,填补了该领域60多年(1934-1997年)的理论空白;2016年至今,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建立起12个门类Hilbert型不等式最佳常数因子联系多参数的等价陈述,从而完善了Yang-Hilbert不等式理论体系。应用上,他创建了大量Hilbert型不等式,使其最佳常数因子联系上著名的Reimann-zeta函数,丰富了Reimann-zeta函数的理论内涵;他还应用改进的Euler-Maclaurin求和公式,建立新型的联系部分和的Hardy-Hilbert不等式,并拓展到创建联系多重可变上限积分及高阶导函数的半离散及积分型不等式中去。
杨必成业已在国内外数学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210篇为SCI收录,18篇刊登在《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进展》等中文权威期刊上),并在科学出版社及国外Springer等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4部。此外,他还参编Springer等出版社出版专著18部,含21章理论内容。
2002年,杨必成应邀参加“2002-国际数学家大会”(北京),获15分钟发言;2008年,他应邀参加“第五届非线性分析国际会议”(美国),获45分钟发言。他曾连续13次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研贡献奖”(2003~2015年);据《2009年版中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一书记载:2003-2007年发表论文于2008年引用频次,全国数学类前20名排名,杨必成名列第二;2007年底,他被广东省教育工会授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美国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他“2010年度世界风云人物”纪念金牌;他的科研事迹2次入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3, 2018年卷)》; 2014年,他被评为“汕尾当代名人”;2015年,他荣获“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奖”,“2015年度中国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人物奖”,及“2015年度中国教育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奖”; 2016年,他的科研事迹获入编新版《世界名人录(第三卷)》;2016年3月,他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以“Most Influential Scientists of 2016”(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科学家)银质奖盘;2017年2月,他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以“Leading Scientists of the Word~ 2017~”(2017年度世界顶尖科学家)荣誉证书;2019年,他获“建国70周年 中国科技创新杰出人物”证书;2021年,杨必成被第十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组委会授予“十四五”科技强国创新驱动领军人物”荣譽奖牌;2021年10月,科技部 “我是科学人”栏目组,录制了介绍数学家杨必成教授的采访视频《执于探微,不负数学一生》,挂上了《学习强国》等网站,至今已有近3万3千人次的阅读记录。最近,杨必成教授入册于2022年10月10日发布的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终身影响力排行版(1960-2021)”榜单;2023面年,他获得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书;国际权威数学期刊“Axioms”2023年第13卷第7期封面刊載了他的发表论文题目及主要创新成果;2023年12月20日,杨必成光荣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RSA)。
2005年至今,《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祖国》、《汕尾日报》及《中国科技网》等200多家报刊、杂志、网站陆续报道了他的科研业绩。他的座右銘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勉治学,执于探微。
最近,据“论论APP平台机构版”公布,杨必成科研业绩测评如下:1.被引指数2128;2. H指数全球排名前1%;3. 论文被引数全国排名前1%;4. 论文已被300+学者引用过;5. 数学领域H指数全国排名前1%;6. 数学领域论文数全球排名前1%;7. 工程学领域H指数全国排名前1%;8. 计算机科学领域论文被引数全国排名前1%。(文/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