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老
本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助学,二是济困。若干年前,在社会上影响很大的慈善公益项目——希望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助学扶智项目。这个项目曾经在中国广大贫困地区落地生根,为当地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的甘露和未来人生的希望。在偏远山区,由于地理环境限制,某些地方的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孩子们往往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希望工程的实施,为贫困地区孩子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为他们提供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希望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资助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还通过引入优秀教育资源,如修建希望小学、志愿者教师支教、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等等,为孩子们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在这些孩子中,有的因为得到了这些教育资源,最终考取了高等学校,并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有的回到家乡,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追求。
再说增能。除了希望工程外,还有许多慈善项目都在践行着助人、扶智、增能的理念。例如,一些慈善组织通过为残障人士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些项目不仅让受助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更让他们在自我提升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与助人增能相辅相成的是助人与自助的慈善理念。这一理念强调慈善活动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即当慈善会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同时,也在激发他们的自助精神,促使他们成为未来慈善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这种理念的实践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受助者的自助精神,二是建立互助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
培养受助者的自助精神是助人与自助理念的核心。慈善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方式,激发受助者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的意愿。同时,慈善会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感受到工作者的喜悦和成就感。如此,他们不仅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还能够成为未来慈善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建立互助机制是实现助人与自助理念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搭建互助平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慈善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些工作和活动不仅可以让参与者体验到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还可以让他们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和生活中的朋友,营造助人为乐、人人互助的社会环境,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激发整个社会的公益意识和参与热情,形成一个人人皆做慈善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慈善救助与帮扶的目的其实就是扶智与增能。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活动以其门槛低、参与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和参与。以微博上的“免费午餐”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网友的捐赠、转发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份份温暖的午餐。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受助者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让参与者体验到助人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可以极大激发整个社会的公益慈善意识和参与热情,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程。
王忠勤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