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黑龙江绥化湿地的绿会志愿者在沿河流开展生态巡护过程中,发现当地有人在从河里捕捞红虫。被打捞上来的红虫连同淤泥,装了一桶又一桶。
绿会志愿者上前询问,捕捞人回答:是在捞红虫。捕捞人是从南方来的,连续6年,他每年这个季节都会到河边捞它们,这些红虫在市场上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很受欢迎。“有的年头红虫量大,捕捞者一年可以挣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志愿者在事后访问中得知。
从现场看,捕捞红虫的河段,通常都不在禁渔禁捕河段,而是一些水质不太好的河段。让志愿者疑惑的是:这些红虫显然也是河里的水生生物,虽然单个个体不起眼,但捕捞总量不小,这样的捕捞到底是否违法呢?
红虫是一种或某几种底栖生物的俗称,比如属于环节动物中寡毛纲颤蚓属的水蚯蚓、多毛纲吻沙蚕科吻沙蚕属的二腮吻沙蚕、以及某些摇蚊科摇蚊属的昆虫幼虫等,都会被人们笼统称为红虫或血虫。大多数情况下,红虫则指的是颤引属的水蚯蚓。水蚯蚓形体细小,一般体长才30-60毫米,生活在淤泥中,是一种小型淡水底栖动物。由于水蚯蚓喜欢栖息在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底泥中,以泥土中的有机腐殖质、细菌、藻类等为食,所以人们多是在污泥较多较厚、水流较缓、水质富营养化明显的淡水区域发现这些水蚯蚓。
作为淡水水质指示性物种的水蚯蚓,与其他指示性物种不一样,它们指示的不是某个淡水水域的水质清洁,而是某个淡水水域的水质质量富营养化、或水质黑臭等。此外,水蚯蚓还有个特点,是繁殖能力很强,其单个个体的生命周期不超过3个月,但一条成熟的水蚯蚓一生(即不超过120天)却能产下100-400万个卵茧。也就是说,在富营养化、比较脏的淡水区域,水蚯蚓的产量很大。
水蚯蚓的存在,对分解淤泥中的腐殖质、细菌等是有益的,某种程度上是在帮助河流湖泊等淡水资源减少污染。同时,又因为其繁殖快、产量大、营养价值高,成为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大受欢迎的饵料,市场需要较大。
基于水蚯蚓的这些生态特点,在一些明显受污染河段内,少量或适量捞取水蚯蚓,人们会普遍倾向于认为:这种行为不会对河流湖泊等水域产生较大的生态破坏;如果是机械化捕捞、且捕捞时间长、捕捞量大,则就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河流水质的自然净化造成影响,使河流水质的自恢复受到影响,也就可能涉嫌破坏水生自然资源、涉嫌违法。比如在天津蓟运河,2021年以来,曾经多次发生用机械船只大量捕捞红虫的事件,志愿者在向当地渔政部门投诉后,渔政执法人员即对其大肆捕捞行为,进行了干预。
至于具体某一段河段或湖泊区域,其水蚯蚓数量在人为捕捞后,什么时候达到了临界点,即不能再捞捕了,是可以通过监测计算得出来的。只不过在现阶段,很多地方的水域管理,还没有实施如此精细化管理。很多时候,都只是在靠执法人员的直觉判断:决定是否属于适量范围。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前水蚯蚓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大量市场化的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对自然河流湖泊等水体,治理污染、或减少污染,才是淡水治理的根本之道,水域清洁了、水质干净了,水底淤泥中的水蚯蚓自然会减少。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gone
审核 | summy 橡树
排版 |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