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社会救助帮扶联合体(以下简称助联体),是集救助帮扶力量汇聚、资源统筹、队伍培育、场景体验、窗口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运行平台,主要是通过功能整合、资源整合、服务整合,为有救助需求的群众提供救助代办、政策咨询、岗位介绍、心理咨询等个性化、多元化、集成化的帮扶服务。
为充分发挥助联体的平台枢纽作用,洞头区助联体委托第三方社工机构温州市黑眼睛社会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从队伍建设提升、多部门联动及项目细化等入手,助推助联体规范化、集成化、实效化运作。
纵向流转工作机制怎么建?
强化区级助联体牵头指导。洞头区助联体专职社工实施下沉镇街助联体服务站工作计划,开展工作指导、业务培训、个案研究、服务体验等,每季度向区民政局汇报助联体运维和工作开展情况。
▲区、镇街、村社三级助联体社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业务培训
强化镇街助联体综合服务。洞头区助联体持续督促完善各镇街助联体服务站建设。各级镇街助联体服务站社工定期下沉村社联合服务点,结合各村社工作实际,开展入户核查、敲门问需、家境调查、政策宣传、代办申请等各种服务;引导镇街打造“1支专职队伍、1支志愿服务队、链接N类资源”的“1+1+N”救助模式,为行动不便的困难对象提供“一站式”上门服务。
强化阵地“联运”服务。洞头区将助联体建设融入区政协聚心工作室,进行慈善基地、社会组织示范园、零工市场等功能联建,完善社会组织示范园入驻管理,实施定期联动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示范园轮驻机制。通过阵地“联运”服务,实现阵地功能的最大化。
横向联动工作机制怎么建?
统筹救助帮扶项目。 洞头区助联体牵头每年在全区层面开展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参与救助帮扶项目征集。征得项目后,通过筛选优化,明确服务方向,将其纳入相关类别体系,确保各类帮扶项目更加清晰化、条理化。征集项目的资金不增加财政负担,而是通过汇聚社会慈善资源来保障项目执行。
建立定期会商制度。依托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洞头区助联体相关部门每季度召开会商会议,特殊情况择机开展专题会商。依托各成员单位资源,持续迭代新的综合救助帮扶内容,谋划列入区民政民生重大工作事项。助联体每季度还召开社工机构会商会议,就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解决跟进。
完善项目合作机制。 洞头区助联体加快与重点部门、社会组织等建立救助对象协调联动机制, 完善项目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宽救助渠道,推动建立更加畅通的社会救助衔接体系。洞头区助联体还尝试与区慈善工作站开展基地合作,进一步细化 实施项目,依托慈善组织开展救助类公益创投项目。
闭环帮扶工作机制怎么建?
对“吹哨”信息有响应机制。助联体专职社工在收到救助“吹哨”信息后,第一时间“响应”,对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将相关问题转介给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通过链接政府救助政策、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形成助联体服务清单,对需求与资源进行精准匹配。
▲“社工+志愿者”兰草姐姐服务队开展低收入家庭海岛夏令营活动
对服务需求有“接单”机制。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在接收问题后,依托部门资源优势,“接单”为困难群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救助服务。洞头区助联体专职社工每半年对运作流程进行总结和通报,对个案进行复盘,形成救助服务的闭环管理模式。
对救助帮扶有“造血”机制。 洞头区助联体聚焦从“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结合洞头产业特色,以镇为单位,建立“一镇一策”,通过整合各级财政资金 打造一批帮扶项目,引导社会资源为困难群体提供精神慰藉、专项技术培训和 就业指导。通过“ 授人以渔”,增强困难群众谋生能力,形成救助帮扶的长效机制。
作者:王芒芒 林海鸥
单位: 温州市黑眼睛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