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开启生态春耕秸秆枯枝剩菜都能当春泥
发布日期:2024-03-19 17:00:38用户:刘慕骏点击:2863次
京郊开启生态春耕,秸秆枯枝剩菜都能当“春泥”

刚刚修剪的苹果树,在果园里排成整整齐齐的“方阵”,光秃秃的果树上枝干虬结,每一棵树下,都堆着一堆灰黑色的肥料,是土壤改良剂和鸡粪混合而成的底肥,果园的主人许凯喜欢这些肥料,松软、温和,劲力悠长,不像纯粹的鸡粪那样,用不好可能会烧根,也不像化肥,效用短暂,还可能影响苹果口感和品质。

土壤改良剂是技术人员的说法,对许凯来说,其实就是刚刚剪下来的树枝、去年留下的秸秆,还有各个村里的厨余垃圾……这些原本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在经过粉碎、发酵等处理之后,变成了更容易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的有机物,重新回到了田里,仿佛一个轮回。

3月13日,北京昌平崔村镇农业废弃物处理站点,正在粉碎果树枝条。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化作春泥,其实并不容易

许凯种了50亩苹果,这片位于北京昌平崔村镇大辛峰村的果园,背靠大山,面朝河流,头顶上还有密密麻麻的高压线经过。开春以后,陡然升高的气温,让果园里的农活,一下子多了起来,而剪枝和施肥,是最迫切的两件事儿。

50亩苹果树,能剪下来多少枝条?许凯没算过,只是知道,堆起来像小山一样。而在整个昌平,2023年苹果种植面积就达2万余亩,除此之外还有桃树、樱桃、柿子等各种果树。

3月13日,崔村镇大辛峰村,许凯正在为苹果树施肥,肥料是果树纸条等农业废弃物处理后,混合鸡粪制成。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在过去,这些剪下来的果树枝条,是农家最好的燃料,燃烧后的草木灰,也是天然的肥料。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清洁能源替代了传统的燃料,而集约化的经营,也让这些农业生产中的“尾料”越来越集中,越来越难处理,变成了真正的“废弃物”。

在整个区域中,农业废弃物,远不止果树枝条,还有蔬菜草莓的秧、农作物秸秆等,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科科长邢广青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的农业种植废弃物,还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秸秆,普遍采取焚烧、粉碎还田、青贮黄贮饲料等方法处理。本世纪以来,昌平区设施蔬菜、设施草莓以及平原造林面积快速增加,设施蔬菜尾菜、林果枝条等废弃物不断增加,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成为了生态保护、乡村发展的关键难题。

“其实,许多农业废弃物本身也是资源,比如秸秆、枝条,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如果能够进行适当处理,重新还田,就可以成为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工程师朱本海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传统农耕时代的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但关键是如何处理,“蔬菜最后留下的秧,也就是‘尾菜’,可能会成为病虫害的繁衍和越冬的温床。作物间疾病交叉传播和感染,发臭腐烂后滋生蚊蝇,则可能产生更严重、更广泛的环境问题。”

尾菜枝条,变成真的资源

2014年,昌平区开始引进枝条、藤蔓粉碎机等小型处理设备,布设于区域内蔬菜、草莓、果品种植区域。粉碎之后的枝条藤蔓更易处理,通过杀菌、发酵等工艺,变成土壤改良剂,还田后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

2019年,昌平区开始建立镇级农业废弃物处理站,以镇为单位,统一收集和处理农业废弃物,目前已建成10个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站,许凯所在的崔村镇也在其中。

2020年,一支来自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的团队和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建立良好长期合作,先后为昌平区编制“十四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总结凝练技术成果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这是一支致力于种植废弃物清洁转化与高值利用的团队,双方的合作,为当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了众多新的技术和方法。

2024年3月13日,记者在崔村镇的站点看到,从各村收集来的枝条,堆积在站点的一侧,一辆叉车将枝条送进粉碎机,经过两次粉碎之后,凌乱的枝条变成了细碎的颗粒,随后添加生物菌剂,进入一个长方形的防渗漏水泥池子中发酵,池子上方有自动抛翻的机器,可以定期进行抛翻,帮助粉碎后的枝条彻底发酵。

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工艺并不复杂,需要的时间也不多,真正困难的是观念的普及和废弃物的收集,仅一个镇,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可能就达到上万吨,如何才能让这些废弃物尽可能全部变成新的农业资源?

3月13日,北京昌平兴寿镇,正在处理农业废弃物。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2020年,昌平兴寿镇站点建成,随后不久,兴寿镇站点又升级为区域站,每年处理上万吨农业废弃物。兴寿镇站点负责人、兴寿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王达介绍,最初,站点直接和农民对接,由农民将各种农业废弃物送到站点,换取处理后的土壤改良剂,两车农业废弃物可以换一车改良剂,但小农户过于分散,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组织收集,很难实现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的目标,随后,站点采取和合作社、大户对接的方式,由合作社、大户统一收集农业废弃物,再运送到站点兑换处理后的土壤改良剂。“从建成到现在,兴寿镇站点处理的农业废弃物超过3万吨。”

农业循环,从地头到地头    

和崔村镇的站点相比,兴寿镇的站点处理能力更强,处理方式也更多样。

在兴寿镇的站点,有一部农业废弃物台账,可以预估和计算全镇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处理等情况,这是昌平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的一部分。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罗娟介绍,根据生产的变化,这本全区台账每年都在不断更新,2024年,还将结合昌平区2023年的复耕复垦、菜田面积增加等情况,继续更新全区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及果树剪枝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此外,他们还将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大数据平台,拓展开发相关功能模块,建立昌平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数字化模型,实现资源量及利用情况近年变化趋势展示等。

3月13日,记者在兴寿镇站点看到,站点建设了专用厂房,厂房内有多套设备,其中一套是农业废弃物生化处理制肥设备,同样有两道粉碎工序,但多了高温杀菌和密闭式好氧发酵的步骤,可以让粉碎后的秸秆、尾菜、果树枝条等农业废弃物,更彻底的发酵,变成粉尘状的土壤改良剂。厂房里还有有机肥制粒设备,可以将发酵处理后的农业废弃物,制成颗粒状的土壤改良剂,便于在家庭园艺中使用。

尽管有多个发酵设备,但厂房中几乎没有异味,王达介绍,好氧发酵是在密闭设备内进行了,基本上不会有异味散发,而土壤改良剂颗粒同样不会产生异味,“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本身是生态发展的模式,处理环节也不会给环境造成负担。”

厂房外的空地上,还有林果枝条粉碎处理的设备,刚刚从枝头剪下来的枝条还是湿润的,粉碎时几乎不会产生粉尘,粉碎后的枝条,添加生物菌剂充分混合后,通过好氧发酵,制成土壤改良剂,供农民使用。

3月13日,兴寿镇,秸秆树枝等农业废弃物处理后,制成的土壤改良剂颗粒。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我们这个站点,基本上可以处理镇域内的全部农业废弃物、厨余尾菜等。”王达说,“农业废弃物不会出镇,就地堆肥,循环利用,从地头来的枝条、秸秆、尾菜,会再一次回到地里。”

四季更替,资源不止一种

初春时节,农民们开始为果树剪枝,分散在昌平各镇的站点,迎来大量果树枝条。随着季节的变化,农业生产也在变化,每一个阶段,各个站点处理的农业废弃物也不同。果树枝条之后,蔬菜尾菜将随之大量产生,而到6月份,草莓秧将成为主要的处理对象。

昌平是北京最大的草莓生产区,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2023年全国“土特产”名录,全区草莓种植温室常年保持在5000栋,年产量达到600万公斤。庞大的产量,也带来了数量庞大的草莓秧,这也是各个站点每年工作的重点。

和许凯一样,种草莓的合作社、大户收集草莓秧之后,集中送到附近站点,以二比一的比例,兑换处理后的土壤改良剂、栽培基质等,农民不需要花钱,昌平区通过奖励、补贴等方式,支撑各个处理站点的运行。

在兴寿镇,除了镇级站点集中处理和堆肥的方式外,当地还探索了许多不同的方式,如林下分散堆肥、就地堆肥等方式,王达介绍,兴寿镇在全镇建立了四个林下堆肥,利用16000多亩平原林地,将农业废弃物在林下发酵处理。

这些在林下发酵处理的肥料,并不全部在原地利用,村民、种植户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使用,获批后即可自行起肥,用于复耕复垦地、果园种植、种菜等土地的改良增肥。

3月13日,北京昌平兴寿镇,农民拉来修剪下来的果树纸条,换回处理后的土壤改良剂。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科技改变生活,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正在成为生态农业生产的支撑力量。朱本海介绍,借助传统的农耕智慧和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越来越高。记者还了解到,就在北京昌平,一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大会即将召开,同时,当地还将继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科学家们的紧密合作,探索大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

这样的探索,在更多的地方和领域正在展开,罗娟介绍,环发所和昌平区合作,一直在加大可操作性强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力度,开展技术宣传和科普教育,“技术的推广,需要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当越来越多人了解和运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时,这些废弃物,也将真正变成有用的资源。”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陈荻雁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北京访谈网版权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京访谈网"的,版权均属北京访谈网所有。

  二、凡未注明来源为"北京访谈网"的作品,均为为互联网转载,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作买卖依据!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北京访谈网 版权所有 © 2023 M.BeiJingol.CN All Rights Reserved.鄂ICP备16008577号

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