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流动党员党组织华北东北片区党委以资源整合为导向,建立完善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通过精准对接供需、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招商引资、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的深度融合。
遂宁市流动党员党组织华北东北片区党委,如何通过清单式管理,推动党员服务与区域发展共振
建立资源清单,整合政企社多元资源,搭建赋能平台。
一是收集家乡政策资源。梳理返乡创业补贴、税收优惠、技能培训等政策咨询20余项,通过线上平台推送至片区300余名流动党员,线下在“党员驿站”“遂商客厅”开展政策解读会5场,覆盖150人次。二是链接驻地社会资源。依托中小企业协会、北京遂宁企业商会、舍得酒业北京公司等企业,商协会整合京津冀地区及家乡企业用工需求、法律服务、场地租赁等信息资源池,提供就业信息50余条,帮助20余名流动党员及家属实现本地就业;协调流入地社区,商协会免费提供活动场地3次,节省支部活动经费近万元。三是挖掘党员人才资源。建立“流动党员人才库”,收录近30名具备专业技术的流动党员信息,推送给流入地党组织、社区以及遂宁在外商协会、企业,拓宽流动党员就业渠道。
建立需求清单,精准对接急难愁盼,靶向解决问题。
一是多个渠道收集需求,确保广集民意。通过线上扫码提、入户走访问、联席会议集、乡情活动挖等方式,广泛收集流动党员共性需求及意见建议,形成“需求台账”。目前收集到涉及子女入学、医疗救治、法律咨询、职业发展需求20余条,涉及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意见建议5条。二是分类办理各类需求,实现精准响应。针对不同需求及时科学办理,生活服务需求适时链接、职业发展需求及时回应、反哺家乡需求高效对接。比如,部分流动党员反映在外务工人员业余生活单一、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北京地区流动党员党委组织100余名流动党员、群众观看遂宁市杂技团《出彩中国》杂技剧,还推荐四川省驻京办组织全省在京务工人员专场观演。针对部分流动党员反馈的“技能提升难”问题,计划结合“七一”活动开展一次电工、家政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跟踪反馈办理结果,形成管理闭环。对于已经办理的需求事项实行“一事一评”,通过电话回访、小程序评分跟踪满意度;对于暂无法及时办理的需求事项,及时反馈告知,并做好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
建立项目清单,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合作共赢。
立足华北东北地区流动党员资源优势,建立项目库,通过“建库、搭台、强链”三步走,实现项目对接精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成果转化实效化。一是建立项目资源信息库,夯实工作基础。一方面收集遂宁市投资项目机会清单,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平台“项目线索提报专区”、线下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收集梳理党员群众提供的投资线索建立项目档案。二是实行线上线下对接服务模式,提升工作质效。通过党员微信群、党员管理平台适时推送项目信息,结合“三会一课”、党日活动、招商引资推介会等开展线下推介,加大对我市产业优势、招商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等宣传力度,实现项目信息、政策资讯精准触达。三是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保障落地见效。整合遂宁在京工作力量优化服务,成立工作专班跟踪服务签约项目,从项目前期对接、商务洽谈、实地考察,到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再到后期的日常运营管理全周期的跟踪服务,协助解决困扰难题。截至目前,通过流动党员双向搭桥,成功对接项目信息18条,入库项目5个,已邀请到中船环境、北京国诚中科、北京大河科技、北京健源科兴等公司赴遂考察,涉及机械装备、新能源、文化旅游、节能环保等领域。
华北东北片区将持续用好三张清单,助力流动党员反哺家乡、服务驻地,引导积极参与家乡“实业兴市、引客入遂”,形成服务发展、反哺家乡的强大合力,形成“党建搭台、经济唱戏”的共赢格局。
(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刘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