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艺术空间"在青岛盛大揭幕 六十余载艺术经典震撼亮相
发布日期:2025-07-04 13:52:02来源:商广网指数:27173℃

著名画家王西京同志

王西京艺术空间开幕式

嘉宾合影

6月27日,在山海相依、人文荟萃的滨海城市青岛,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画学会主办,青岛卓琴国立商贸有限公司、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承办的“王西京艺术空间”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来自艺术界及社会各界数百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大的艺术盛事。

1946年出生于西安的王西京,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等职务,并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曾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法国秋季艺术沙龙终身会员成就奖”“中法杰出文化使者贡献奖”等诸多荣誉。

著名评论员韩乔生担任开幕主持人

我是著名评论员韩乔生,也是西京主席多年的好友,很荣幸主持今天这个盛大并具有多重内涵的文化活动。今天可谓群贤毕至高朋云集,大家专程从全国各地、甚至从海外赶来。有来自北京、南京、天津、吉林、陕西、常州、深圳、广州、河南、青海,还有山东各地以及新加坡、泰国等的各界朋友,可见西京主席的人气很旺。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见证青岛“王西京艺术空间”的盛大启幕。

著名企业家、卓琴国立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当代名家艺术馆馆长蒯家治先生致辞

自从有了为中国的艺术大家多建几个美术馆的设想之后,我就在尽最大努力推进此事。王西京老师来了之后,我看了他的作品,觉得他是一个全面的画家,所以就交流起来。事情也发展的很快,经过协商,艺术空间就建成了。

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著名美术家杨晓阳先生致辞

王西京先生是西安美院优秀毕业生,是中国当代最著名、最有创意、几十年来不断革新的一个国画大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杰出的美术活动策划家。他关心国家政治,随着党的各个阶段政策的要求,以美术的形式为国家政治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少有的带头人。

西京的非洲生活写生题材,这次是全面的干净的。首先是主题创作,主题创作在中国解放以后,学习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画法,用西方的科学造型体系来加上中国的笔墨,这一点探索,我昨晚跟西京先生在谈的过程中,我说最早从徐悲鸿、蒋兆和开始,后来到黄胄、方增先、刘文西、杨之光,然后到王西京先生的这里,算是画了一个句号。140年来,中国人接受西方科学的绘画体系,但是又不断的继承民族的笔墨传统,坚持写意精神。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画的最高峰。西京先生成为了这个阶段最著名的画家,基本上到此为止,我看以后基本上也没人能超过他。

西安市原副市长朱智生讲话

大家知道,王西京是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今天他的艺术展在青岛开展,受到了中国美术界及青岛企业界、市民的认可,值得祝贺。在这里,我向王西京先生艺术空间的启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王西京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王西京先生近80岁,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培养的一位著名美术家,也被授予人民美术家荣誉称号。他的命运和新中国的发展和各个时代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的艺术思想、艺术作品、艺术手段,始终代表着时代潮流、代表着主体文化,他是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世界电影产业协会会长王海歌先生致辞

我曾做为记者身份采访王西京先生,到如今见证他艺术成就的熠熠光辉,深感荣幸。也由衷的向大家分享他的艺术成就:他深耕中国画领域,将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等千年的美学精髓融入了血脉,在林则徐、文天祥等经典人物作品中,用刚劲如铁的线条勾勒英雄们不屈的脊梁;以凝重深邃的墨色,渲染历史的沧桑。他巧妙融合工笔的细腻和写意的洒脱,既精准还原历史人物的风采神韵,又将当代人物刻画的分外鲜活。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让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光彩。

陕西省美协原党组书记吕峻涛先生致辞

王西京先生是自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美术在新时期的又一个标杆,是享誉三秦又走出三秦、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家。在60余年不间断的艺术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与历史使命。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代表王西京主席学生致辞

今天,老师把他的作品呈现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对学生也是一次最好的观赏和学习的机会。我想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就是创新。老师一路走来,他的一生也写满了两个字——创新。一般老人到他这个年龄,都在安享晚年。而他却在不停的求索,不管是创作还是展览,或是文化传播的行为,以及采取的办法,都有创新性。所以我们永远要向老师学习,要做老师的好学生。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著名艺术家王西京先生致感谢辞

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青岛。在此首先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从全国各地、甚至从海外赶来,参加今天我的这个艺术馆的揭幕活动,真是盛情难却!我想这个活动对我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比这个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份友情,让我倍感高兴的是,今天在这里见到了很多已经多年没有谋面的老领导、艺术界的老朋友,对我这样一个已经八十岁的人而言,真是万千感慨,难以言表。再次衷心地感谢大家的盛情光临,谢谢大家!

青岛“王西京艺术空间”并青岛当代名家艺术馆,是青岛卓琴公司在青岛市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倾力打造的一个高端的艺术展示平台,这里汇聚着当代众多艺术精英的优秀作品,已成为这座城市现代文明并开放性传播的重要窗口,这是一个纯公益性的文化善举,这一善举也让我们对这座以经济和时尚而闻名的滨海城市肃然起敬。

今天在青岛我的艺术空间所陈列的160余幅作品,是我各个时期代表性的创作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其中包括重大历史题材、历史人物、丝路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十个系列。它所呈现的不只是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艺术表达,还有就是一个当代文艺家对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忧患与期盼。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所有展品将会永久留在青岛,助力青岛的城市文明建设。

这几天,很多人都在给我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将自己的艺术空间、自己那么多的艺术精品永久放在青岛?”我想至少有这三方面的初衷:

其一,我出生在陕西,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黄河文化的源头,黄河文化是我们民族灵魂的核心象征,黄河的入海口就在山东。这是一条中华文化的文脉,我曾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过《黄河,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艰难复兴的历程,也象征着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今天我们已进入到一个开放的、一个文化资源共享的时代,在艺术多元与共融的时代语境下,推动地域艺术的对话与互鉴,进而拓宽传承创新之路,亦是对国家文化战略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好的践行。

其二,齐鲁大地古往今来人文荟萃,群星灿烂。在我的艺术表现中,有许许多多的齐鲁先哲,诸如孔子、孟子、扁鹊、诸葛亮、王羲之、李清照、郑板桥、蒲松龄等,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钟情并反复锤炼的创作题材。仅李清照、郑板桥、蒲松龄,我曾画过数千幅之多。换句话说,我也是受齐鲁文化滋养而成长的一位从艺者,所以今天这个艺术陈列空间,亦是我用艺术对山东父老的一个回报,一个充满感恩之情的文化献礼。

其三,当今时代,文化的开放性已势不可挡,我们可以看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正在风靡世界,有人把它称之为文化帝国主义。它是通过文化殖民来传播它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我们的意识形态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化安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加之科技与资本的无情运作,致使人们越来越背离了自己的传统,可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所以,国民的素质教育已上升到了一个民族存亡、国运兴衰的根本性的基点上。大家知道,绘画艺术是文化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以艺术的形式,以主流艺术创作诠释历史、净化心灵、淳化世风、正本清源,守护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亦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家的一项崇高的文化使命。在一个充满现代活力的滨海城市,更多地融入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凝聚中国精神,无疑会使它具有永久而长新的发展活力。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的是青岛卓琴国立商贸有限公司蒯家治总裁,这是一位有情怀、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家。这里汇聚的众多艺术界精英的作品,无疑是他对这座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和迈向现代文明所作出的具有非凡意义的贡献。感谢蒯总为这个当代名家艺术馆、为这个艺术空间、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所付出的诸多心血和努力。

今天,我从长安走来,带着三秦人民和陕西文艺界对山东人民和山东文艺界的亲切问候与美好祝愿来到青岛,向青岛人民汇报,向青岛人民学习,进而推动东西部文化的互动与交流,繁荣艺术创作,增强城市活力,助力文化强市、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和全面复兴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衷心地感谢青岛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感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画学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感谢青岛卓琴国立商贸有限公司、青岛金石博物馆等机构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与厚爱。

感谢所有的来宾朋友,让我们共同为青岛的明天祝福。我想这一艺术空间的空间尽管有限,但它带给人们的启示是无限的,当然这种启示不只是学术层面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倘若如此,我会感到由衷的欣慰!谢谢大家!

王西京先生捐画作两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胡振民部长(左2)宣布“王西京艺术空间”开幕

杨晓阳会长接受媒体采访

开幕仪式现场

在当代中国画坛,王西京是一位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一位具有家国意识、时代使命、人民情怀、国际视野的知识分子;一位用艺术书写民族史诗,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先行者;一位高尚人格与优秀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他出生在新旧中国交替的风云年代,伴随着共和国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艺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与时代同步、为人民作画的价值观和创作思想。六十年的社会实践与创作实践使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此次青岛王西京艺术空间陈列的160幅作品,是王西京从艺六十年来各个时期的主要创作成果,涵盖重大题材、历史人物、山水、花鸟、丝路、舞韵、梨苑、武林、速写、书法等十个系列,是其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这些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艺术功底以及独树一帜的艺术视角。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青岛“王西京艺术空间”的王西京艺术文献展区宛如一条时光长廊,系统且全面地铺陈出这位艺术家艺术生命的历程及其创作脉络。

六十年来,王西京胸怀家国,勇担使命,饱含人民情怀,秉持国际视野,在艺术实践中始终坚守主流创作方向,守正创新;作品高扬着中国精神,为民族留存了宝贵的精神元气,彰显出非凡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

“王西京艺术空间”的盛大揭幕,为青岛现代文化注入了人文内涵与创新活力。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青岛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更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建设增添了强劲动力,显著增强了青岛对外的文化影响力。“王西京艺术空间”已然成为展示王西京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开展审美教育、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平台。

王西京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彰显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与责任,诠释了一位杰出的人民美术家、一位成功的文化事业从业者、一位社会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应当具备的人格境界。

参加揭幕活动的领导、艺术家及各界嘉宾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胡振民

湖北省原副省长韩忠学

北京卫戍区原政治委员孙本胜

中国铁路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赵广发

国务院三峡办原副主任张宝欣

国务院三峡办原副主任胡宝林

西安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朱智生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杨晓阳

世界电影产业协会会长王海歌

中泰友好协会副会长曾春潮

青岛文联主席王绍波

青岛中国当代名家艺术馆馆长等

出席本次活动的书画界朋友有: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郭线庐

陕西省美协原党组书记吕峻涛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原馆长罗宁

陕西国画院党总支部书记胡冰

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刘奇伟

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李玉田

陕西国画院原副院长王志平

吉林省美协原副主席孙维国

吉林省龙宝斋艺术馆馆长龙野

还有著名画家王西洲、石旭、舒栋、王伟、谷煜、严智辉、 蔡春礼等;

出席本次活动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的朋友有:

中铁一局原党委书记马海民

中铁一局原副局长王力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蔡军

西安交通医院原院长王健强

非遗传承与发展(大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孙韵波

青岛金石美术馆馆长刘驻昌

文化学者焦维明

和各界朋友高培杰、王琨、 杨建忠、李建新、杨怀安、杨韶生、李维平、 陈福华、李任杰等;

今天很多未能到场的朋友也发来贺电: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姜宝林先生发来贺词:

欣闻王西京先生艺术空间在青岛中国当代名家艺术馆开幕,谨致热烈祝贺!王西京先生秉承长安画派精神,融通传统与现代,扎根生活,形成独特风格。同时悉心培育画坛新生力量,助力艺术薪火相传。祝愿此次画展圆满成功,艺术之路长青!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协理事刘进安发来贺词:

衷心祝愿王西京艺术空间开馆大吉,未来蓬勃发展,成为艺术界的璀璨明珠,也祝愿王西京先生 艺术之树长青,创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佳作,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再添华彩!

发来贺电的还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艺委会主任 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先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建、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徐里、许钦松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赵建成、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朱尽晖、著名画家何水法、江文湛、詹忠效、杨季等。

王西京先生的青岛艺术空间开幕,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出席活动的媒体有:

光明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网、雅昌艺术网、艺术中国网、新浪网、书画频道、在艺、芭莎艺术、张雄艺术网、HI艺术、绝对艺术、艺术商业、前线艺术、墙艺术、搜狐、网易、腾讯新闻、百度百家、天天快报、今日头条、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晚报、西安电视台、华商报、全球华人频道等。

艺术空间展示现场

据悉,这批珍贵作品将长期陈列在青岛王西京艺术空间,成为青岛现代文化的一个亮点,并持续作为青岛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这一公益性举措,将服务于社会,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届时,更多人将有机会近距离领略王西京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感受一位人民美术家的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

在当代中国美术的壮阔天地中,王西京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以其卓越的绘画造诣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镌刻出独树一帜的艺术轨迹。他六十多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社会实践,汇聚成备受瞩目的“王西京现象”。这一现象折射出社会的沧桑巨变、文化的赓续传承,以及锐意创新的光芒;唱响了为人民立言、为人民立德、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主旋律,为民族保留了元气,展现出独特的面貌和影响力,具有超乎寻常的时代意义。

《人民领袖》180cm×98cm 1991

《周恩来同志》 180cm×98cm 1991

《朱德同志》 96cm×154cm 1991年

王西京不仅以中国画发扬传统文化,更认识到艺术家促进文化传播的责任。多年来,他带领团队40多次前往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日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非洲各国采风写生交流,创作了近百幅关注当地生活和生态的异域风情人物画,并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在巴黎秋季沙龙艺术展上展出。中国传统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精彩亮相,引起了西方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

同时,王西京还邀请国外知名艺术家到中国交流访问。2019年,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入选法国秋季沙龙的175件作品抵达西安,“对话秋季沙龙·中国画作品展”在西安举办,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中国馆正式进入西安国际美术城,这也是法国秋季艺术沙龙这一国际艺术平台首次在中国落户。

王西京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他穿梭于国际艺术舞台,以丹青妙笔讲述中国故事。在欧美顶级艺术场馆,观众无不为他画作中神秘的东方魅力所吸引,中国形象在他的笔下逐渐清晰、立体丰满,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全方位认知。他的行动促进了中西艺术对话,为中西文化互鉴架起了桥梁。王西京的艺术与人类各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真实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刘少奇同志》 90cm×90cm 1991

《董必武》 100cm×93cm 1991

《愿世界都和平》120cm×93cm 1991

《陈毅诗意》 133cm×123cm 1991

《春晓》 140cm×148cm 2014

时代先声的丹青华章

王西京的艺术旅程与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他手中的画笔恰似一台精准的时代记录仪,从回溯历史的幽深感伤,到聚焦蓬勃的变革浪潮,再到新时代的国际化视野,始终精准地捕捉着时代的律动。

王西京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几乎与新中国同龄。他的艺术生涯沐浴着共和国70多年的风雨,作品展现了诸多方面的时代脉动。

《远去的足音》 200cm×200cm 1984

《瞿秋白同志》 130cm×95cm 1991年

王西京 《创业史话》 101cm×196cm 1978年

改革开放初期,他的《创业史话》唤醒了人们迎接黎明的曙光,开启了新生活、新事业的憧憬;《远去的足音》宛如黄钟大吕,敲响了改革开放风云激荡的大门。画面虽透着几分悲壮与决绝,却难掩破釜沉舟、开天辟地的磅礴气势,穿越历史迷雾,向着曙光初绽的彼岸迈进。王西京凭借鬼斧神工般的笔触,将旧有观念的土崩瓦解与新兴思潮的汹涌澎湃封印于画布之上。这些画作并非历史场景的简单复原,而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深情关注与崇高敬意,激励着后来人铭记先辈们的热血,在新时代奋勇前行。

《李大钊同志》 132cm×80cm 1991

《彭德怀同志》 128cm×102cm 1991年

在社会发展的关键节点,当主旋律被淹没时,王西京创作的《李大钊》《人民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知音》(彭德怀)等十四幅革命领袖系列画作,宛如一部部雄浑激昂的主旋律史诗。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领袖们的赤诚敬仰。从领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豪迈风姿,到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温馨画面,他笔下的领袖们褪去了神秘光环,变得可亲可敬。这些画作如磁石般深深吸引观众,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令主旋律在艺术殿堂久久回荡。

《春潮》 270cm×700cm 2004

人民的重托

《守望生命》160cm×110cm

王西京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心声。他的目光停留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口:《人民的重托》聚焦领袖担当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庄重瞬间,传递出人民的信任与期望;《守望生命》展现出领袖对生命和人民的尊重;巨作《春潮》以澎湃的海浪为背景,描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信步向前,汹涌的海浪似春潮破冰,滚滚向前,让观者感受到改革奋进的磅礴力量,必将迎来万象更新的新画卷。

《兵谏一九三六》 250cm×330cm

在建国60周年之际,王西京完成了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兵谏一九三六》,重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画作通过对事变前场面的细腻描绘,重现了那个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展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民族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警醒后人铭记历史。

于右任 103X104CM 1975

知音147X126CM 1980

唐人诗意 136x68cm 2016

醉花荫 136X68CM 1993

太华云起图 640x250CM 2017年 王西京、李玉田作(陈列于天安门城楼正厅)

马赛马拉印象 165x143cm 2016

素心无尘 170x143cm 2018

日暮倚修竹138X70CM 2010

陋居300cmX144cm 2020年

埃塞印象 145x122cm 2020年

秋山行吟68X68CM 1991

暮晓214cmX121cm 2020年

孟加拉人 144cmX113cm 2019年

文天祥_正气歌 147X80CM 1987

天下为公 1988 152X83CM

桑兹巴人 96cmX96cm 2019年

童年181x234cm 2018

作家川端康成 100X100CM 1986

画家李可染先生 140X76CM 1988

小镇 234cmX121cm 2020年

钟馗51X95CM 1987

远山 219cmX145cm 2020年

印象非洲 164x192cm 2020年

伽罗妇144x138cm 2020年

李逵探母 153X95CM 1982

天问133X131CM 1988

蒲松龄小像112X81CM 1989

非洲写生之四 50cmX50cm 2020年

雄视 156cmX199cm 2020年

青藤山人小像 136X68CM 1994

松荫对弈图 138X70CM 2010

听涛图 52X225CM 1995

板桥小像 68X68CM 1994

林和靖诗意68X68CM 1993

太史公小像1987 87X68CM

坐到黄昏人悄悄1989 47X44CM

70年代在工作室创作

小园香径独徘徊1989 68X68CM

7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临风图2000 136X68CM

梨园春韵图1999 136X68CM

钟馗2004 136X68CM

大千观荷图1996年 190cmX498cm

书法(春眠不觉晓)1989 120X46CM

玉楼醉春图2000 144X1080CM

唐人诗意 178X47CM 1991

长恨歌诗意1992 33X136CM

书法137X37cm 2016

书法 137X30cm 2016

书法 137X30cm 2016

阿拉哈巴德印象 146x143cm 2016

创作《春潮》

藏礼 212X194cm 2018

春到草原365x143cm 2020年

非洲劳工 106x72CM 2014

等待124X96cm 2017

观云 68x136cm 2011年

高原母亲 89x83cm 2016

酣春 170X126cm 2017

坎巴拉之春93x89cm 2016

克里希纳河畔 249X144cm 2019

李清照 138x69cm 1994年

尼日利亚印象230X144cm 2017

路遇 167X148cm 2017

任弼时同志 160cmX98cm 1991 年

书法小品 45x35cm 2011年

山鹰 137X144cm 2017

书法小品 45x37cm 2011年

梦巴黎 181cmX131cm 2021年

四大影响力人物颁奖大会

书法小品 136x34cm 2011年

土尔其之父 182X94cm 2012

图尔卡纳的妇女们 188cmx175cm 2021年

舞韵 131x93cm 2016

阳光下的图尔卡纳妇女 170CMx244cm 2021年

在法国秋季沙龙

印度老人143x117cm 2016

在非洲采风

在非洲采风

阳光下的母与子 117x116cm 2019年

在国际空港城市建设与发展交流论坛上

在台湾写生

钟馗136x68cm 2015年

走进海德拉巴 243x121cm 2016

醉八仙 600cmx200cm 1994年

竹林七贤 240cmx120cm 1987年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一)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二)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三)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四)界山云起扇面2016

3702(山水小品系列之五)界山云起扇面2016

韵系列之十二50X50cm 2016

舞女 50X50CM 2016

武韵系列之一 70X68cm 2016

韵系列之十四50X50cm 2016

武韵系列之十六 50X50cm 2016

武韵系列之十七 50X50cm 2016

长恨歌诗意 136cmx68cm 2016

千古功臣 1980

《黄河母亲》(横幅) 1800cm×365cm 2013年

《天下黄河》 220cmx120cm 2020

2013年,王西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黄河母亲河》成为巨幅绘画的里程碑。他以“艰难抗争、万流奔腾、未来畅想”三部曲,运用中西合璧的山水画大写意手法,描绘了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精神气概,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创辉煌的正大气象。

《菩提迦耶寺》 165cmx137cm 2020

《延安记忆》 240cm×200cm 2021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王西京创作了《延安记忆》,一幅饱含深情的红色记忆长卷。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王西京用画笔勾勒出宝塔山下官兵同甘共苦的场面,再现了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为传承延安精神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样本。

和平世界 240cmx120 cm 2012

何以为家 144cmx104cm 2019

《家园》192cm×116cm 2019

《盼归》143 cm×102cm 2019

《取水之路》 242cm×121cm 2020

《马赛妇女》 143cmX142cm 2019

《尼日利亚街景》 164cm×121cm 2018年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如浩荡东风,吹绿了沿线各国的希望田野。王西京再次展现出他超人的时代敏锐度,带领团队多次走进非洲、印度、希腊、意大利、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丹麦、叙利亚等国家,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创作了一系列跨越东西方艺术的丝路风情人物画。如《土耳其之父》《和平世界》《非洲劳工》等作品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深情赞誉;《盼归》《何以为家》《家园》等作品表现了难民对和平的渴望和重建家园的愿景;《水屋》《童年》《取水之路》等作品反映了沿线贫困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

透过这些匠心独运的作品,我们看到了沿线各国携手并肩、同筑繁荣的蓝图,世界大同的曙光正穿透云层洒向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艺术天地焕发出蓬勃活力。

《唐人诗意》 136cm×69cm

《鲁讯先生》 136cm×96cm 1984

《司马迁》 149cm×68cm 1984

《蒲松龄》136cm×68cm 2006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使者

王西京是一位虔诚的文化守护者,深深扎根于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厚土之中,同时创新艺术表达。他的新文人画和历史人物画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书为骨,以诗为魂,阐释着儒家、道家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例如,他创作的《文天祥》《岳飞》《天问》(屈原)等爱国人物画,以及《司马迁》《竹林七贤》《苏东坡》《曹雪芹》《郑板桥》《蒲松龄》《鲁迅》《巴金》等文化人物画,还有《陶潜诗意》《贵妃醉酒》《玉楼醉春图》《唐人诗意》《天闲云淡》等雍容华贵或清新空寂的水墨写意人物画,这些作品包含着家国情怀、人生态度和宇宙意识,将他的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舞韵系列

舞韵系列 110cm×71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16cm×90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20cm×76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36cm×68cm 2023年

舞韵系列 136cm×70cm 2023年

王西京的舞蹈人物画坚守民族绘画的本质特点,发挥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用明朗爽快的线条和墨色混融表现人们的阳光与激情,同时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手法,再铸了中国舞蹈人物画的新高度。从古典舞的轻盈优雅、敦煌飞天的超凡脱俗,到民族舞蹈的热情奔放,他笔下的舞者仿若被注入灵魂,随时可能跃入现实世界,极富现代感和当代审美观,将舞蹈人物画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

二、梨园系列

《“梨园”系列之八》(122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九》(129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六》(113厘米×70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七》(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十二》(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十三》(121厘米×67厘米,2023年)

《贵妃醉酒》(105厘米×77厘米,2023年)

《“梨园”系列之十一》(108厘米×66厘米,2023年)

《武家坡》(121厘米×67厘米,2023年)

王西京的戏曲人物画开启了通往古典艺术殿堂的通道。承载数百年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愫的中国戏曲在他的笔下重获新生。他将京剧、越剧、秦腔等剧种的经典角色定格于宣纸之上,不仅是戏曲美学的再现,更蕴含着忠孝节义、含蓄婉约的东方美学。例如,《贵妃醉酒》中的婀娜多姿,《铡美案》中包拯的正义无私,《盗御马》中窦尔敦的侠肝义胆,这些作品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武术系列

《无题》 78cm×70cm 2024

《无题》 93cm×64cm 2024

《无题》 97cm×64cm 2024

《无题》 100cm×70cm 2024

《无题》 103cm×66cm 2024

《无题》 106cm×66cm 2024

《无题》 107cm×70cm 2024

《无题》97cm×70cm 2024

《无题》100cm×67cm 2024

王西京的武林人物画将中华武魂挥洒得气吞山河。他用中国画诠释了武术精要,展现了岳飞、武松、穆桂英等英雄的身影,以及崆峒派、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咏春派、太极拳等武术流派的精彩瞬间。太极拳的圆转如意、以柔克刚,少林拳的刚猛劲道、威震八方,在他的画笔下幻化为极具冲击力的线条与墨韵组合。他运用没骨画法,让人们在水墨营造的氤氲光影中体会武术的动静、刚柔之美。这不仅是对武术美学的再提升,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匡扶正义的民族血性,重振了“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这些画作仿若携带着中华武术精神的文化信鸽,漂洋过海,飞遍全球,成为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亮丽名片。

《司马迁》 149cm×68cm 1984

《卧薪尝胆》 90cm×90cm 1982

社会担当的赤诚践行

“王西京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他永不停歇的跋涉。对于成绩,他多次表明,自己成长于新中国,是吃助学金长大的一代人,见证了共和国70多年的风风雨雨,永远不忘党的培育之恩。他始终怀抱一颗回馈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王西京不仅在艺术领域硕果累累,更是一位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活动家。凭借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影响力,他为西安和陕西美术事业的奠基发展,乃至为国家美术的繁荣昌盛、文化交流互鉴等进行了开创性的努力,树立了里程碑。

38岁时,他因《远去的足音》在全国美展上一举成名,成为当代画坛的新锐力量。他舍弃了事业发展的大好机会,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为古城西安创建一个画院的重任。39岁开始,他自筹资金、选址、筹建,往返北京40多次,凭借西北汉子的执着,经过5年磨砺,创办了西安历史上第一个美术机构——西安中国画院,并当选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画院成立以来,开门办院、广纳人才,30多年来,王西京带领画家们开展绘画创作,行程数十万公里,进行国内外采风、写生、交流和慰问活动,汇聚画家200多名,入选全国各类展览的优秀作品上千件,荣获奖项上百件,组织各类画展600多场,出版各类画集、文集近万本,创作出一大批内涵丰富的艺术精品。

西安中国画院的创建和发展模式是全国独有的。在经费自筹的情况下,画院不断壮大,并最终交还给国家,成为国家事业和国有资产。王西京作为院长,35年来从未报销过一笔差旅费,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画院,培养了一支优秀队伍,用人文情怀提升了古城的文化地位。

《药王孙思邈》

2010年,王西京当选为第四任陕西省美协主席。此前,陕西美术界经历了20多年的无核心运转,人才流失,资源匮乏,长安画派曾打下的基础和影响力也逐渐消退,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竟然无一幅作品获奖。面对这种局面,王西京提出了“长安精神”的发展理念,带领团队励精图治,二次创业,开始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资源开发、学术创作工程和美术产业化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他创立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筹措资金2300万元,个人率先向基金会捐款100万元,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举办“长安精神”老中青名家国内国际系列巡回展览,16位陕西画坛元老的130余幅精品震撼中国画坛;首次设立“陕西美术奖”,造就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开展“陕西人文千年重大题材创作工程”,探索陕西美术产业化发展,加快美术精品创作,确立陕西美术的全国学术地位,使陕西美术再度进入百花齐放的春天。

为了夯实基础、发掘人才,王西京倡导创建了骊山创作培训中心。8年来,免费为全省十一个地市开展培训班60期,培训美术骨干1200余名。培训中心不靠国家财政,不收学费,王西京个人承担了每年150万元的开支,还带领学员赴马来西亚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中国美协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骊山培训中心是全国美术界唯一的创举,骊山经验不可复制。”

为了提升整体创作水平,王西京主导“陕西人文千年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拟定选题120个,历时四年,以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推出了《鸠摩罗什》(国画)、《咸阳古渡》(国画)、《埃德加·斯诺》(版画)、《直罗镇大捷》(油画)、《延安大生产运动》(油画)等160幅人文千年重大题材美术精品,填补了陕西美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空白。

《阿Q画押》 105cm×103cm 1983

与此同时,王西京关注着下一代的美术教育。在他的倡导下,举办了三届“中国西安国际少儿美术节”活动,确立了西安国际少儿美术中心的地位。建立了兰台少儿美术教育中心和西安国际少儿美术馆,举办美术教育成果展、全国少儿美术精品巡回展、少儿美术教育高峰论坛等活动,为完善我国少儿美术教育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提供了范例,受到国家教育部、文化部的赞誉。

经过努力,在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全省十一个地市的上千名作者参与创作,推出上千幅优秀作品。陕西美术作品入选总数超过历届入选数,沉寂多年的陕西美术再现中国画金奖提名,获得金奖、铜奖及优秀奖共五项奖牌。其中,设计项目《为西部民生土窑改造设计》和人物画作品《榜样》分别获得艺术设计金奖和中国画三等奖。陕西艺术家向全国展示了“长安精神”的新形象,重新证明了画坛陕军的雄厚实力。

王西京力行慈善公益事业。上世纪90年代,他出资20万元在青海玉树贫困山区建起希望小学。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情发生后,他向灾区捐款累计200余万元,以及大量赈灾物资。在美协担任领导期间,他自行承担了中国第一部系统梳理书法艺术的巨著《中国书法大典》120万元的编纂出版费用。王西京作为艺术家不忘人民,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事迹不胜枚举。

艺者仁心,王西京正如他的作品那样,体现出一种行稳致远、胸怀天下的正大气象。决定艺术高度的是艺术家的思想境界。王西京在学术和社会担当两方面的杰出表现,深深影响着中国美术界。

《李清照》 146cm×68cm

《钟馗像》 178cm×94cm 1986年

王西京现象的未来回响

回首过往岁月,“王西京现象”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一座巍峨耸立的不朽丰碑;展望未来征途,其所蕴含的能量将如源头活水,持续奔涌,为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注入动力。

王西京所开辟的中国画创作创新之路将如灯塔,启发更多怀揣艺术梦想的后来者投身时代浪潮。从艺术创作源头、文化传播路径到社会美育末梢,“王西京现象”仿若一颗炽热燃烧的火种,点燃大众对艺术的炽热激情,对文化传承创新的殷切期盼,为推动中国文化精神向前迈进贡献着力量。

《母亲》 138cm×138cm 2018

《塔吉克新娘》 131cmx99cm 2020年

《听海》 206cm×192cm 2020

《喜春》 262cm×144cm 2019

《惊涛》 226cm×144cm 2020

《叙利亚少女》 143X138cm 2018

《伊朗老人》 145cmx129cm 2018年

《老屋》 193cmX155cm 2018

《霸王别姬》 143cm×137cm 2020年

新一代艺术家必将沿着他的足迹,用饱含激情与智慧的画笔反映科技变革的惊世奇迹、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时代镌刻下清晰而深刻的影像。在传统文化创新领域,更多新秀艺术家将借鉴王西京融会贯通之道,让古籍经典、非遗技艺等沉睡的文化瑰宝在当代语境中重放异彩。在国际交流舞台上,新一代艺术家将以更加自信从容、开放包容的姿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借艺术之力稳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王西京身上,我们目睹了一位艺术家的智慧、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王西京现象”为我们中华民族保留了元气。它不仅属于过去的辉煌,更将一路高歌,奔向未来,推动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舞台绽放夺目光华,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

[本文内容转载自:商广网,原标题《"王西京艺术空间"在青岛盛大揭幕 六十余载艺术经典震撼亮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北京访谈网 版权所有 © 2023 M.BeiJingol.CN All Rights Reserved.

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KCMEDIA@ALIYUN.COM